张亮:巳蛇之美
第35期真人图书分享会报道
2025年3月20日,广州二中初中部图书馆举行了第35期真人图书分享会,张亮:巳蛇之美,参与活动的有初一级学生与生物科老师。分享会上张亮老师带领大家从人文和科学两个角度认识蛇类,介绍了其编著的科普图书《广东陆生毒蛇识别与防范》,还分享了自己多年从事动物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中的趣事和心路历程。
张亮老师是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工作人员,主要研究方向是科普宣传和两栖爬行类生态学、分类学,长期从事动物调查监测工作;参与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调查等省内大型科考项目;发表文章30余篇,专著10部,发表新种7个,省级新记录种11个;曾获得2022年度岭南动植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编著有《广东陆生毒蛇识别与防范》等科普图书。
张亮老师为读者讲解蛇的生物形态和特征
在分享会报名阶段,读者们提前阅读了《南岭山中的莽山烙铁头蛇》和从《“螫人立死,百无一活”到“永州异蛇”》等科普文章,带着问题和思考参加活动。分享会伊始,张亮老师就向大家指出,恐惧源自误解,人们之所以恐惧蛇,也是源于对蛇认识不足,本次分享会也是一次重新认识蛇类的机会。张老师从以下三个方面:1、蛇文化——蛇在人类文明中的形象2、形之美——蛇的生物学特性3、和之美——人类如何与蛇和谐共生展开讲述。
蛇的形象在大量古文物中可寻得:东周青铜器上的蟠虺纹、西周的镂空蛇纹鞘剑、三星堆的青铜蛇、春秋的四螭纹当卢、战国的错金银镶嵌绿松石蛇带钩、古希腊的金制蛇形手镯……蛇的形象也出现在神话传说中:人首蛇身的女娲和伏羲、山海经里九首蛇身的相繇、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白蛇传、古希腊神话中的九头蛇海德拉(Hydra)、世界卫生组织徽标中的蛇杖,源自古希腊神话中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当说到唐代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大家也掀起了一阵讨论:“永州野产异蛇”中的“异蛇”指的是什么蛇?应为五步蛇(学名:尖吻蝮)。张老师向大家展示的这些古代文化中的蛇形象都表明,蛇文化深深地烙印在人类文明中,那自然界的蛇又有着怎样的生物形态和特征呢?
张亮老师与读者做“猜毒蛇”游戏
在“形之美——蛇的生物学特性”这一部分的分享中,张老师通过照片、标本、科学插画、图鉴、视频等形式,全面而又深入浅出地向大家讲解蛇的生物学特性,如:用于感温、具有热成像功能的感觉器官颊窝;经常吐出、用于捕捉气味颗粒的蛇信;身上覆盖的既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又可以拟态的鳞片以及蛇的蜕皮现象;毒蛇“全副武装”的管牙与毒腺以及不同种类的毒蛇毒素;蛇的进化史中,足的退化是为了适应洞穴生活……当讲到没有足的蛇是如何运动时,张亮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一张眼镜蛇的骨骼标本相片,蛇大量的肋骨清晰可见,正是通过肌肉收缩使肋骨前后移动,带动鳞片与地面的作用,蛇得以爬行运动起来,随后张老师又展示了蛇运动的动态图片,也让大家在惊叹之余,认识了蛇的4种运动方式:蜿蜒运动、伸缩运动、履带式运动、侧向运动。
张亮老师与读者互动交流
对蛇类的生物学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张亮老师通过与读者们玩“猜毒蛇”的游戏,让大家对不同种类的蛇有进一步的认识。在第一组题目里,张老师分别展示了4种蛇:A.崇安斜鳞蛇(形似眼镜蛇) B.福建华珊瑚蛇 C.颈棱蛇(头部呈三角形)D.玉斑锦蛇(颜色鲜艳),三位读者轮番答错,这4种蛇中只有B.福建华珊瑚蛇是毒蛇。通过这个游戏读者们也认识到,依靠蛇是否是三角头、身体颜色是否鲜艳,并不能准确判断是无毒蛇还是有毒蛇。例如颜色同样鲜艳且斑纹相似的德州珊瑚蛇与猩红王蛇,前者有毒后者无毒,这在生物学上这被称为贝茨拟态(Batesian mimicry),一个无害物种从形态、外观和行为上拟态成另一种有害物种。科学分辨蛇有无毒性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1. 无毒蛇遇见人类的时候,会比较害怕,并会迅速逃跑。
2. 毒蛇遇见人类通常比较淡定,如它感觉到人类威胁到它,会做出警告行为,把身体变扁露出斑纹,把脖子缩成“S”形或竖起脖子,发出喷气声,或者摇动尾巴发出警告。
说到毒蛇就不得不提栖息在南岭国家公园、有“蛇界大熊猫”之称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莽山原矛头蝮,又称莽山烙铁头蛇、白尾小青龙。除了介绍莽山原矛头蝮如何利用摆动的白色尾巴模仿虫子动作诱捕鸟类(攻击性拟态,自身拟态成某一物种来吸引猎物上钩),张亮老师还向大家播放了他去年科考工作时在山上找了一个星期,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遇见莽山原矛头蝮的视频,视频中张老师手持蛇夹协助莽山原矛头蝮过马路回到山林中,张老师不忘对着镜头呼吁山路行车遇见蛇时要减慢车速,保护像莽山原矛头蝮这样的珍稀物种。除了像莽山原矛头蝮这样的明星物种,目前中国有记录蛇类为13科70属290多种,而在广东有陆生蛇类95种,其中毒蛇28种。
张亮老师为学生读者签名留念
在分享会的最后一部分“和之美——人类如何与蛇和谐共生”,张亮老师向读者们介绍了蛇的生态价值:能防治鼠害;科普价值:能唤醒孩子探索大自然的好奇心;社会娱宠价值;以及蛇毒的医疗价值。认识到蛇的价值,科学看待蛇类、保护珍稀蛇类不言自明,面对蛇类生存面临的威胁,张亮老师也列举了以下可行举措供大家参考:
1. 拒绝食用野生动物
2. 在蛇类活动频繁的山路增设“动物通道,减速慢行”标识
3. 学校、社区定期开展蛇类科普、毒蛇防范讲座
4. 大众媒体传达正确、科学的蛇类防范手段与理念
本期真人图书分享会让师生读者们科学地认识了蛇类,消除了因不了解而对蛇产生的恐惧,感受到一线动物科研人员对科研、科普工作的热爱与认真,还在心中埋下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博物之心。
张亮老师与师生读者们合影留念
【部分学生活动感言】
初一(4)班 贾惠文
参加完本次分享会,让我对毒蛇与无毒蛇的分辨有了更多的了解,关于蛇类的“恐怖”刻板印象淡化了,开始想养蛇了。分享会上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蛇的攻击方式之一:绞杀。蛇类的神奇,全在懂得它的人面前绽放!
初一(9)班 夏咏彤
参加完本次分享会,我从一个害怕蛇的人,变成了一个对蛇感兴趣,还会分辨毒蛇的人。在分享会上自己还回答了问题,拿到了礼物,happy!
初一(9)班 简心月
参加完本次分享会我知道了怎样分辨毒蛇,并不是颜色鲜艳的蛇就是有毒的,无毒蛇遇见人类就会迅速逃走,有毒蛇会比较淡定。印象最深刻的是原来蛇没有外耳以及五步蛇的毒素非常强。拿到了礼物,收获一本价值60元的科普书,开心!
初一(2)班 廖芷禾
参加完本次分享会,获得了关于蛇的很多知识,还有区分有毒与无毒蛇的方法,蛇的各种形态和运动方式。分享会上看到蛇吞鸡蛋的视频,让我很震惊,感觉蛇是一种很可爱的生物!
【拓展阅读】
书名 | 作者 | 索书号 | 馆藏位置 |
《广东陆生毒蛇识别与防范》 | 张亮 等主编 | Q959/47 | 新书展架 |
以上图书已编目上架,欢迎读者到馆浏览、借阅。
初中部图书馆
2025年3月
用户登录